2-0战胜日本仍被解职!霍顿下课风波,暴露中国足球选帅大问题
1998年戴拿斯杯上,中国国家队2 - 0赢了日本。可这胜利没能让中国足球摆脱宿命。主帅霍顿因为奥运预选赛成绩不好,被解职了。这事儿一出,球员们集体请求让他留任。这场风波不只是国足对教练信任出了问题,更说明中国足球选帅的思路有大毛病。就看成绩来评判教练,教学质量一直没人重视。这问题困扰中国足球好多年了,到现在也没个答案。
霍顿能得到球员这么大力支持,是因为他对战术理念和球员训练方式影响特别大。他把足球训练从只练体能,变成了理性的战术思考,让球员对训练的看法全变了。有国脚回忆,霍顿训练课会强调“三秒后怎么选位置”这种战术预判。这种细致指导让球员真正提升了对足球的理解。霍顿设计433阵型的时候,下了很多功夫,把无球跑动路线和传球线路封锁位置都细化了。他这种从整体提升的长远教练思维,特别珍贵,可中国足球管理层就是没耐心支持他。
霍顿被解职,反映出足协任命教练只看短期效果,成绩至上,输球就换教练,赢球就捧教练。长久以来,这种急功近利的选帅办法,不管战术和体系的延续性,好多外籍名帅都对中国足球有顾虑。球员强烈挽留霍顿,是因为他训练时踏踏实实的态度,让人看到了足球体系长远发展的希望。那时候日本足球实力一般,可他们坚持克鲁伊夫的足球理念,慢慢变强了。他们成功说明,稳定和耐心是建设足球体系的基础,中国足球显然没明白这点。
现在中国足球的问题又回到老样子,国家队训练还是细节不行、配合不熟练。霍顿当年努力纠正的跑位意识和阵型协调,早被忘了,这说明中国足球到现在都没搞清楚教练的角色定位。说学习欧洲足球理念,要是不深刻理解体系建设的意义,那就是空话。也许问题不是找不到合适的教练,而是留不住愿意为长远发展努力的好老师。
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,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